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最新草莓高清病害图谱对照图!

    信息发布者:赵江萍
    2019-01-24 16:45:29   转载

    草莓比较娇气,管理上要求比较严格,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常受病虫害危害,如不及时防治,最终会导致绝产绝收。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草莓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草莓黄萎病


    黄萎病初侵染外围叶片、叶柄产生黑褐色长条形病斑,叶片失去生气和光泽,从叶缘和叶脉间变成黄褐色萎蔫,干燥时枯死。新嫩叶片感病表现无生气,变灰绿或淡褐色下垂,继而从下部叶片开始变成黄枯状萎蔫直至整株枯 死。被害株叶柄、果梗和根茎横切面可见维管束的部分或全部变褐,根在发病初期无异常。


    病株死 亡后地上部分变黑褐色腐败。当病株下部叶子变黄褐色时,根便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有时植株的一侧发病,而另一侧健康,呈现所谓“半身凋萎”症状。病株基本不结果或果实不膨大。夏季高温季节不发病。心叶不畸形黄化,中心柱维管束不变红褐色。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新明星、福羽、丰香、春香等。

    2、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高畦栽培,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因为很多病害都是高湿引起的,一定要注意。


    3、加强田间管理,科学平衡施肥,重施农家肥,适当增施嘉美红利、海力宝、赢利来,调理土壤,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黄萎病的发生。


    4、土壤消毒。用棉隆进行土壤消毒,每亩使用剂量为20公斤左右。对于草莓的红中柱根腐病、炭疽病、黄萎病等土传病害及根结线虫病,地下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药剂防治,单独药剂对草莓黄萎病的效果不佳,因此防治上应注重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栽植前或发病初用嘧菌酯+恶霉灵+嘉美红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二、草莓青枯病


    草莓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季节性较强的细菌性病害,多见于夏季高温时节,一般在草莓育苗圃及定植初期较易发生。发病时植株下部叶片1-2片开始凋萎脱落,叶柄下垂、变为紫红色,植株发育不良,随着病情加重,部分叶片突然失水,仍为绿色但未变萎蔫,叶片似烫伤状。


    根系外表无明显症状,但将根冠纵切可见根冠中央呈现褐色,湿度高时可挤出乳白色菌液,严重时根部变色腐败。

    防治措施

    1、实行水旱轮作,避免与茄科作物轮作。

    2、提倡营养钵育苗,减少根系伤害;高畦深沟,合理密植,适时排灌,防止积水,防止土壤过干过湿;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增加通风透光条件。



    3、加强肥水管理,适当增施有机营养、磷钾微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嘉美红利,调节土壤pH值。

    4、药剂防治:

    1育苗前用,60%三氯异氰尿酸片剂1000倍液喷洒地面。

    (2)发病初期可用20%噻菌铜(龙克菌)500倍液+3%中生菌素500倍液+嘉美红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三、草莓炭疽病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由真菌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草莓炭疽菌侵染所致。该病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染病后草莓植株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初始1-2片展开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

    病斑呈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防治措施

    1、种苗检疫:选择有信誉的育苗企业引进种苗,种苗要经过产地检疫,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

    2、农业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控制育苗地种苗种植密度和繁育密度;水肥管理。采用滴灌浇水,禁止大水漫灌,禁止在高温时段浇水。合理施肥,增施嘉美红利、嘉美赢利来,促进根系发达,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抗病力;中耕处理。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避免重茬。不能重茬种植,保证轮作期3年以上。


    3、田园清洁:及时清除病叶、病茎、枯叶及老叶以及带病残株,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传播病原;及时拔除杂草,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

    4、异地育苗:对感病品种可采用育苗地北移至冷凉地区,减轻炭疽病的发生。


    5、药剂防治:

    (1)草莓定植前,可用嘉美红利配合腐熟的农家肥一起施入土壤,嘉美红利是土壤调理剂,由多种有益菌、矿物质和黄腐酸组成。通过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达到营养复壮、提质增产的效果,通过提高作物体内的酶活性达到提高免疫力、抗逆性的作用;多种有益微生物可有效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利用率,通过生物菌的固氮、固碳功能为作物补充营养。作物健壮了,抗逆性就强,后期病害发生的概率就低,包括炭疽病。

    (2)育苗地,雨水少时间隔10天左右,雨水较多时间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药剂如溴菌腈、吡唑醚菌酯、嘧菌酯。

    (3)草莓移栽前,可使用安全的炭疽病防治药剂加上嘉美红利+嘧菌酯+恶霉灵1000倍液蘸根处理。

    (4)在草莓移栽后,预防炭疽病主要以喷淋短缩茎为主。

    推荐药剂:

    (1)嘧菌酯+甲霜恶霉灵+嘉美红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2)嘧菌酯+咯菌腈+嘉美红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3)阿砣(啶氧菌酯)+可 杀 得叁千(氢氧化铜)+满适金(咯菌腈、精甲霜灵)+嘉美红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2-3次。


    四、草莓疫霉果腐病


    草莓疫霉果腐病在我国普遍发生,由于草莓植株矮小,茎叶、果实接近地面,为病害的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水浇田地发生尤其严重。该病是由恶疫霉或苹果疫霉、柑橘褐腐疫霉和柑橘生疫霉这三种真菌引起的。在草莓根、花穗、果穗、蕾、花、果及叶上均可发生。根发病由外向里变黑,革腐状。早期地上不显症状,中期植株生长差,略显短小,到开花结果期如遇干旱,则植株失水萎蔫,浆果膨大不足,色暗无光泽,果小、味淡、汁少,严重时死亡。叶、花序和果穗染病呈急性水烫状,迅速变褐至黑褐色死亡。

    青果被害,病部产生淡褐色水烫状斑,并迅速扩大蔓延至全果,果实变为黑褐色,后干枯、硬化如皮革。成熟果实染病,病部稍稍褪色、失去光泽、白腐软化呈水浸状,似开水烫过,产生臭味。


    防治措施

    注意检查草莓果实,发现果面上有黑褐色水渍状病斑出现时,就要叶面喷洒800倍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水溶液,或500倍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水溶液,或500倍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水溶液,或600倍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水溶液,或2500倍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水溶液,或2000倍50%嘧菌酯水溶液,或200倍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水溶液,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均匀喷湿所有的叶片和果实,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

    五、草莓蛇眼病



    草莓蛇眼病又称草莓白斑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柱隔孢属杜拉柱隔孢侵染导致,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大多发生在老叶上,叶柄、果梗、浆果也可受害。染病初期,叶片表面形成深紫红色的小圆斑,后病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中心为灰色,周围紫褐色,呈蛇眼状。危害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成大病斑,叶片枯死(但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直接影响植株生长和芽的形成。

    果实染病,浆果上的种子,单粒或连片侵害,被害种子连同周围果肉变成黑色,丧失商品价值。


    防治措施

    1、首先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因为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越冬,所以尽可能同一块地不连续栽种草莓,一般2-3年要轮换一次栽种地,并且要无病先防。

    2、降低地下水位,田间要排水良好,通风透气,可以有效降低发病;早预防、早控制,能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大大降低农药防治成本。

    3、移植时要严格清除病苗。移植前用对口农药药液浸幼苗,待晾干后再定植;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并带出田外妥善处理,防止病叶反复侵染健康植株。

    4、发病初期用药防治,当前有效的农药有广谱性治疗杀菌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病害能进行治疗和铲除,一般使用二次;也可使用60%百泰(吡唑醚菌酯5% 代森联55%)可分散粒剂1500倍与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混用进行防治;60%百泰(吡唑醚菌酯5% 代森联55%)可分散粒剂在苗期就可以开始预防,每7-10天用一次,能有效控制多种病害的发生;也可用25%溴菌腈1500倍+25%吡唑醚菌酯1500倍或25%嘧菌酯1500倍+25%乙嘧酚磺 酸酯750倍+嘉美金点1000倍喷施。

    六、草莓褐斑病




    草莓褐斑病由半知菌亚门树疱霉菌属侵染所引致。草莓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上产生紫红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后,中间呈灰褐色或白色,边缘褐色,外围呈紫红色或棕红色,病健交界明显叶部分的病斑常呈“V”字形扩展,有时呈“U”形病斑,造成叶片组织枯死,病斑多互相愈合,致使全片变褐枯黄。后期病斑上可生不规则轮状排列的褐色至黑褐色小点。


    防治措施

    1、栽培措施。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种植前摘除种苗病叶。

    2、药剂防治。用70%甲基硫 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苗15-20分钟,待药液晾干后栽植。发芽至开花前用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喷洒叶面,每15-20天喷1次,有良好的防效;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常用药剂有25%溴菌腈1500倍+25%吡唑醚菌酯1500倍或25%嘧菌酯1500倍+25%乙嘧酚磺酸酯750倍+嘉美金点1000倍喷施。



    七、草莓红中柱根腐病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病原为草莓疫霉,属卵菌,主要为害根部。发病期,下部老叶叶缘变紫红色或紫褐色(与炭疽病叶片发病症状不同),逐渐向上扩展,导致全株萎蔫或枯死。根部可见根系变褐腐朽,易拔起,剖开主根,中心柱变为赤褐色。


    定植后在新生的不定根上症状最明显,发病初期不定根的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红褐色至黑褐色梭形长斑,病部不凹陷,病健交界明显,严重时,病根木质部及髓部坏死褐变,整条根干枯,地上部叶片变黄或萎蔫,最后全株枯死。

    防治措施

    红中柱根腐病可以称为草莓的绝症,一旦染病,只能控制不传染,基本无法彻底治愈,所以种植时应以预防为主。

    1、农业防治

    (1)实行轮作倒茬,一定要选无病地育苗,草莓田要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

    (2)定植时一定要选用不带病的苗子,而且尽量避免产生伤口,因为土传病害具有潜伏期长,侵染广,蔓延快的特点,所以带病苗子可能到后期才会发病,但有病菌就一定会发病,所以要从根源杜绝。

    (3)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尽可能覆盖地膜,有利于提高地温减少发病。

    (4)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

    (5)清洁田园,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带出田外销毁。


    (6)土壤消毒,有条件地区采用每亩用氯化苦15-20升土壤熏蒸、穴注或滴灌。也可在草莓采收后,将地里的草莓植株全株挖除干净后施入大量有机肥深翻土壤灌足水后在炎热高温季节地面用透明薄膜覆盖20-30天,利用太阳能使地温上升到50℃左右,起到土壤消毒作用。利用石灰氮进行土壤消毒效益较好,6、7、8月份草莓拉秧后,清理地面杂物,每亩撒施石灰氮100-150千克,切碎麦秸秆或稻草300-400千克,用旋耕机均匀旋入土中,翻地后起垄,为保温不漏气整块地覆盖塑料薄膜,滞留灌水孔,然后向膜下灌水,目的是让土壤处于缺氧状态,有利于消灭危害草莓的病虫害。灌水后封严地膜,利用太阳能使膜下温度达50-60℃,甚至60℃以上,持续15-20天,处理后除去薄膜,经过10天后可定植。

    (7)科学施肥,土壤肥料是草莓正常生长,优质高产之根本,因此肥料应掌握多施腐熟的农家肥、适量施三元复合肥、增施有机营养类套餐肥料嘉美红利、海力宝、赢利来等。叶面补充嘉美脑白金、金点,促使草莓健壮生长,从而激发草莓自身抗根腐病能力。


    2、化学防治

    (1)移栽前蘸根:用恶霉灵+嘧菌酯+嘉美红利1000倍液蘸根。

    (2)喷雾:在草莓生长期间,交替使用60%噁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一次。

    (3)灌根:

    a、嘧菌酯+甲霜恶霉灵+嘉美红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b、嘧菌酯+咯菌腈+嘉美红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

    c、阿砣(啶氧菌酯)+可杀得叁千(氢氧化铜)+满适金(咯菌腈、精甲霜灵)+嘉美红利1000倍液淋根灌根2-3次。

    八、草莓灰霉病


    草莓灰霉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主要危害果实,以花期侵染为主,也侵害叶片和叶柄。发病多从花期开始,病菌最初从即将开败的花或较衰弱的部位侵染,病花花瓣呈浅褐色病斑,严重时坏死腐烂,湿度较大时产生灰色霉状物。叶片发病较少,多从基部老黄叶边缘侵入,形成“V”字形水浸状黄褐色斑,或沿花瓣掉落的部位侵染,形成近圆形坏死斑,并有不明显的轮纹,病斑表面有稀疏霉层。


    果实染病多从残留的花瓣或靠近或接触地面的部位开始,也从早期与病残组织接触的部位侵入,初呈水渍状灰褐色坏死,随后颜色变深,果实腐烂,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叶柄发病,呈浅褐色坏死、干缩,其上产生稀疏灰霉。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勿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微肥,前期用嘉美红利800倍液灌根1-2次,避免大水漫溉,雨后及时排水。

    2、大棚要做好通风,降低田间湿度。晴天太阳出来即应开棚通风。

    3、清除菌源。及时清除病株、病叶、病果。

    4、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可用腐霉利或嘧霉胺烟剂熏棚。

    发病初期可用30%醚菌·啶酰菌(翠泽)1000倍液或42.4%唑醚·氟酰胺(健达)2000倍或32.5%吡唑萘菌胺·嘧菌酯(绿妃)1500倍+嘉美金点1000倍在发病中心及周围重点喷施。

    九、草莓白粉病


    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局部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并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以后病斑逐步扩大并叶片背面产生一层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可布满整张叶片;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焦枯。花蕾、花染病,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


    果实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随着病情加重,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灰霉病无此表现特征),着色变差,严重影响浆果质量,并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措施:

    草莓白粉病防治应以前期做好预防措施为主,综合应用农业防治,安全使用药剂防治,具体措施如下:

    (1)选用抗病品种,采用脱病毒组培苗。

    (2)采用与豆类或葱蒜类蔬菜轮作及土壤消毒的方式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3)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除施用有机活化营养、氮、磷、钾、钙等套餐肥补充营养成分外,还要平衡施用锌、铁、钙、锰等微量营养元素肥料,建议施用嘉美红利、海力宝、赢利来等。底肥以农家肥为主,追肥以滴灌为主。

    (4)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清洁田园,增加温室草莓的通风透光性。

    (5)通风操作。草莓苗生长的土壤湿度应在70%-80%为宜。棚内空气湿度以60%-70%为好。因此,当棚内气温超过30℃时,应通风。11月至12月应于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揭开大棚及中棚两头塑膜通风。当棚内湿度超过70%时,也应通风,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6)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拜耳露娜森(氟吡菌酰胺+肟菌脂)、巴斯夫翠泽(啶酰菌胺+醚菌酯 )、先正达绿妃(吡唑萘菌胺+嘧菌酯)、德国巴斯夫健达(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乙嘧酚磺 酸酯、陶氏益农卡拉生(36%硝苯菌酯乳油)、秘鲁克瑞姆等防治,严重的对叶子正与背面尽量都要喷到位,间隔10-15天喷施一次,几种农药交替使用。


    喷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有含唑、含硫、含萘乙酸钠成份的药物应谨慎使用,不安全,易抑制草莓生长;特别是现在烟雾剂应谨慎使用,因一般烟雾剂有的含硫、含唑易产生药害,最佳草莓上使用微乳剂、悬浮剂或可溶性液剂比较安全;对湿度大的温棚应采用每360平方放二个8-10公斤白炭黑布袋悬挂两处或粉状活性炭,即可净化空气,也可吸潮。

    十、草莓细菌性叶斑病


    草莓细菌性叶斑病,病原为黄单胞杆菌属草莓黄单胞菌,属细菌。初侵染时在叶片下表面出现水浸状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扩大时受细小叶脉所限呈角形叶斑(特点),病斑照光呈透明状,但以反射光看时呈深绿色。

    病斑逐渐扩大后融合成一体,渐变淡红褐色而干枯;湿度大时叶背可见溢有菌脓,干燥条件下成一薄膜,病斑常在叶尖或叶缘处,叶片发病后常干缩破碎。严重时使植株生长点变黑枯死。


    防治措施

    1、适时定植。

    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不要偏施氮肥,建议施用有机活化营养高钾高钙套餐肥嘉美赢利来。

    3、处理土壤。定植前每亩穴施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灵粉剂750克。方法:取上述杀菌剂750克,对水10公斤,拌入100公斤细土后撒入穴中。


    4、加强管理,苗期小水勤浇。

    5、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硫 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3%可杀得200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0%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DT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进行防治。每7-10天喷1次,连喷3-4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十一、草莓病毒病


    草莓病毒病是指草莓病毒单独或重复感染引发的病害的总称。染病植株,株高降低,叶片变小。植株矮化后,长匐茎发生量也明显减少。由一种病毒侵染的轻症,长势同无病毒植株无明显差异,几种病毒重复侵染时,草势衰退十分显著,出现被称为老化现象的植株矮化,产量减少。草莓病毒病为害面广,全株均可发生。多表现为花叶、黄边、皱叶和斑驳。病株矮化,生长不良,结果减少,品质变劣。

    大部分草莓病毒具有潜伏侵染特性,一种类型侵染症状多不明显,发病多是两种或几种类型复合侵染引起。被复合侵染后,主要表现长势衰弱、退化、矮化或黄化,新叶展开不充分,叶片上出现黄白色、不规则的腿绿斑纹,叶片无光泽、失绿变黄、皱缩不规则扭曲上卷(小叶伴有轻度扭曲),叶脉、叶柄上产生黄白色或紫色斑,坐果少、果实产量低。


    防治措施

    1、培育无毒苗。目前培育和繁殖草莓无病毒母株栽培,是防治草莓病毒病的经济有效的措施。其脱毒的方式主要有热治疗、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茎尖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花药培养等4种,而以花药培养为最好。花药培养是在形成愈伤组织和愈伤组织诱导植物体的过程中脱除病毒,其脱毒机率高,并且经由愈伤组织,一下子可以培育出大量的无病毒草莓植株。在栽培草莓前,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消毒。一般在进行生根粉浸根的同时,按0.1%的比例加入代森铵,或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草莓植株5分钟。

    2、土壤处理。栽植草莓前每亩用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1公斤,拌细土15-20公斤,拌匀后沟施或穴施。


    3、加强栽培管理。注意田间清洁卫生,及时清除草莓地的枯枝落叶及田边杂草。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学肥料,以促进草莓健壮生长。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销毁等,对防止或减轻发病均有一定的效果。

    4、定期换种。一般在新栽植区的周围2公里以内无老园时,4-5年换种1次,如果周围有老园区,应2-3年换种1次,如果遇到草莓病毒病的侵染,生长势衰退明显的园区,应实行提前换种。



    5、防治蚜虫。栽植无病毒种苗后,要及时防治蚜虫,用3%啶虫脒1000倍液或10%氟啶虫酰胺(隆施)3000倍液或25%吡蚜酮1500倍液或19%溴氰虫酰胺(维瑞玛)1500倍+嘉美金点1000倍液喷施。

    6、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氨基寡糖素;吗胍·乙酸铜;香菇多糖,或盐酸吗啉胍。

    十二、草莓终极腐霉烂果病


    为鞭毛菌亚门,卵菌纲,腐霉属的终极腐霉。菌丝发达,有分枝,无分隔。根部染病后变黑腐烂,轻则地上部萎蔫,重则全株枯死。贴地是格近地面果实容易发病,病部初呈水渍状,熟果病部略褐色后常呈现微紫色,病果软腐略具弹性,果面长满浓密的白色棉状菌丝。叶柄果梗也可受害变黑干枯。 

    发病原因

    关于草莓大量烂果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便是由于下雨天导致田间大量积水,草莓被雨水浸泡所致。特别是现在草莓种植多用地膜种植,一旦下雨草莓与地膜接触的地方便会产生积水,而由于现在传统的地膜并没有渗水的功能,如果雨期过长就使草莓长期处于雨水浸泡之中,从而导致草莓烂果,这也是为什么草莓烂果都是从与地膜与地面接触的地方开始烂起的原因。 


    防治措施

    1、选择避风向阳高燥地块种植草莓,苗床栽苗可用氯化苦等进行土壤消毒。 

    2、可喷洒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00倍液,一般防治2-3次即可收到较好效果。 

    3、床土应选用无病新土。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地块做苗床。播前一次 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时一定选择晴天喷洒,不能大水漫灌。发病初期用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灌根2-3次。 

    十三、草莓革腐



    发病原因

    草莓革腐病是危害草莓果实的主要病害。除为害果实外,还可为害根、花、叶等。幼果期发病初期,病部呈褐色至深褐色,呈皮革状,果实不再膨大。早期地上部无病状,中期仅表现生长较差,略矮小,至开花结果期如天气干旱,则地上部表现失水萎蔫状;叶片受害表现为水烫状,迅速变褐枯死。

    该病属土传真菌性病害,发病普遍,病菌以卵孢子在患病僵果、病根及病死的花梗等病残物及土壤中越冬,耐寒性很强。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是两个发病高峰时期。病菌靠雨水和气流传播。果实成熟期遇低温和雨水易造成本病流行。病菌侵染的适宜温度为17-25℃,高湿和强光照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防治措施



    1、保护地栽培要注意通风,有条件时可使用滴灌。露地栽培时,降水过多时要注意排水,避免过多地施用氮肥。

    2、选用抗病品种,戈雷拉发病重,宝交早生次之。

    3、采用地膜覆盖或铺草垄果,防止病菌侵染果实。

    4、适时采收,切忌碰伤果实,及时摘除病果。

    5、用64%杀毒矾+嘉美红利等淋根灌根,72.2%的普力克600倍药液、72%克露600倍药液等叶面喷施,防治效果较理想。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